课成

前几年写过一篇关于幼小衔接的文章,以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身份。今天再写这个话题,更多了一些感触,因为我的孩子在这个暑假过后就要念小学四年级了。从一个经历过幼小衔接的家长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讲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想这篇文章应该会比上一篇更有阅读价值些。

幼小衔接这个问题,既存在,又不存在

说它存在,因为确实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转变是挺大的。除去生活内容和学习内容的改变,我觉得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心理上的变化。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小菜在幼儿园阶段是非常出色的小孩,中班开始就能独立阅读罗尔德达尔的小说,纯文字,十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不说有多么纯熟,速度也不差。

她最拿手的是背诵,一些小儿歌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读过一两遍就可以熟练背出。加之平时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阅读习惯优良,无论是老师,还是我们家里,都认为她上小学一定会非常顺利,延续幼儿园的这种良好状态。

然而一年级的这一年,我和小菜的关系变化很大,我觉得主要是我自己的心态问题,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变得平庸起来。

在家默写一百分,回学校默写不能全对,老师在家长群发布的表扬名单里没有她的名字;做作业拖拉,明明半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她不知道怎么的就能拖成一个半小时;幼儿园里干干净净的小女孩,上了小学后就变得邋遢起来,膝盖上常是灰的,问她为什么,她说上课时候橡皮掉了,不敢走过去捡,就悄悄从桌子底下爬过去捡的。问题是,橡皮不会经常掉吧?为什么膝盖常是灰的?她吐吐舌头,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了。

——想想我小学一年级,已经能自己烧饭吃了,学习上更是从没让家长操过心。一代不如一代,真是这样吗?或许,自小成绩优秀的孩子长大成为父母后,会更难以接受自家孩子的平庸?

这样鸡飞狗跳了将近一年,在一次次的训斥和教训声里,渐渐的,自己也感到疲惫。对小菜生气的时候,就会去看她以前的照片,白胖胖的小婴儿,奶声奶气的小娃娃,眼睛朝镜头笑着,对比当下的状态,有时会默默地流下泪来,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这样的状态要持续多久。

要做个佛系家长、佛系老师,

事到临头才知道,佛系真的不是开玩笑

以前看别人在网上说要做个佛系家长、佛系老师,事到临头才知道,佛系真的不是开玩笑。

那段时间看小菜照片的时候,就一再回忆曾经亲密无间的时光,回忆她软软的小身体靠在我怀里的感觉,回忆她出生后第一声哭泣,我曾在心底里发誓要永远爱她,一再劝告自己,要接受孩子的一切不完美,要耐心等待她的成长。

默写没有满分?OK,错了什么词,再写一遍,写对了就好;考试没上95?行吧,看看错了哪里,是不是粗心,还是真没掌握?写作业拖拖拉拉,那我就给你小闹钟来规定时间;字不能写得又快又好,不要紧,我去给你找书法老师集训,陪着你练字。

一年级是最考验亲子关系的一年,家长和孩子都会有颇多不适应,落差是必然存在的,或多或少。很庆幸的是,我从一开始的失落调整到了现在的平和,小菜的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上三年级后,我已经基本不管她的作业了,而是让她自己去把控。

除了遇到难题,我会指导几句,整个作业流程都是她自己独立完成,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都比一年级有了显著提高。

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她一年级时候的成绩也不算差,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尤其语文。无非是我自己的执念太深,非要她成为那个“第一名”。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是要放下我执,做自己能做的,别求自己想求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跟孩子的不完美过不去。

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生活中的一些调整也必不可少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生活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从幼儿阶段的以玩为主,迅速变成了以学为主,每天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很多。孩子的作息需要进行调整,养成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不再午睡。在这个暑假期间,就可以慢慢减少午睡时间,直至没有,以免进入小学后不适应。

要更多地培养独立自主习惯。很多孩子在进入一年级后,就不断丢失学习用品,比如铅笔、橡皮、书本,乃至校服,因为他们习惯了被照顾的状态,所有这些物品都有人帮他们操心保管。

据我的观察,丢三落四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也是力不从心,因为他们不能井井有条地整理自己的生活,也就无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其实这种习惯应该是从小培养的,只不过在暑假里要更加加强。我甚至遇到过上一年级了还不会上厕所擦屁股的孩子,那这样的孩子就是没做好幼小衔接的。

口渴了能自己去添水,天热了自己会脱衣,鞋带自己能绑,书包和抽屉里的文具书本自己会整理,会自己吃饭,遇到困难了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些都是要让孩子熟练掌握的技能。

那我为什么又说幼小衔接这个问题其实不存在呢?因为我觉得幼小衔接不是简单地说去学点拼音,认点字,做点口算,这就是衔接了。

其实知识内容本身没那么重要,一个智商正常的孩子,最终都能掌握这些,无非是早几个月学会,还是晚几个月学会。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学习习惯的建立,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习惯和能力,如果你在这个面临即将升入小学的暑假才想到去建立和培养,那未免也为时太晚了。这都是在幼儿阶段就要重视的问题。

除去倾听习惯,还有表达习惯、阅读习惯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培养就已经开始了。那么当他从幼儿园毕业,升入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内容和环境的过渡就会衔接得比较自然,而不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让孩子难以承受。

当然,如果这些习惯在以往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那么在这个假期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化,也是可以的。前面说了,学习是漫长的过程,不必急于这一时嘛。

当今这个时代,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很多,很方便,也导致焦虑感更容易被传播和扩散。其实,即便你看完了本篇文章,也无法保证你的孩子就真的能够一帆风顺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但没有关系,在所有的教育问题中,有一点是最关键的,也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家长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学习。

不必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手把手的指导和耐心的陪伴要胜过所有的培训班。如果孩子有兴趣,就在这个暑假去学点拼音认点字,但这并不能保证孩子在小学阶段一路领先,顶多领先一个起跑,如果学习习惯不养好,到后面还是会落后;如果孩子不想学,十分抗拒,那就带孩子多去去书店、图书馆、电影院,闲时自己教教,在生活中去学习,开学后也许会落后几步,辛苦一段时间,但只要孩子对学习保持兴趣,那一定会有后劲。

本文由课成网校http://wx.kwk100.com编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