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中辅导

步入初中,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数学题,有些学生越发觉得学习艰难,提分也十分不易。有人非常苦恼,不禁高呼“数学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但其实,只要你还没有放弃,学好数学还不晚!数学的学习需要从养成良好习惯开始,计算习惯、课堂习惯和考试习惯,都要培养。

1、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数学最重要的是,会做的做对,错过的不要再错。会做的做对,这就是保证高正确率的问题。

第一,高度重视计算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非常注重学习解题原理和方法,却往往会忽视计算。

做题时认为会做就好了,并不认为完完整整、毫无差错地解出一道题有多重要,于是在平时不屑去做简单的计算题。

可是,每次考试之后会发现,丢分的很多都是同学们认知中的简单题。丢分了,也不在意,也只会遗憾自己马虎了。可是,如果一直马虎下去,丢分会越来越严重。还有的同学,计算能力差,做题会在计算上花费很多时间,考试答题时间不够。

其实,计算能力其实是锻炼出来的,计算时也来不得半点马虎,摆正观念非常重要。

第二:严谨的计算步骤不能少

§ 首先,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尤其注意有没有对单位、保留几位小数等特殊要求。

§ 其次,观察题目特点,看看有无简便算法;

§ 再次,确定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

§ 最后,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第三:演算要认真。

题目做不对,有些可能是演算不认真。草稿纸上字迹潦草,没有秩序,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这样很容易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的情况,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

所以一定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的良好习惯。建议大家将草稿纸叠出格痕,按顺序演算,并标上题号,方便检查对照。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推敲,而不能“想当然”,记住“最安全的地方有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第四:不盲目求快

计算又对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作基础的高速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做好数学课堂笔记的五个技巧

第一,准备专门的笔记本

随手记在书上可能忘记写在哪或者容易忘记复习,随手记在卷子上会容易丢失,翻阅很麻烦。而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移动的存储器,可以方便、快捷地翻看。集中地把重要知识记好,复习也会有条理,平时做题遇到困难也方便借鉴。

第二,做高质量的笔记

做笔记最忌讳,只记,不听,不看。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抄到笔记本上,导致只顾记笔记而忽略对讲解的思考和理解,而课后,有不爱翻看笔记复习所记内容。这种形式记笔记,只能降低课堂效率,毫无效果。因此,课堂上要有选择的记笔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其实做笔记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 记提纲

提纲就是,本节课所讲知识的概括总结。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讲课之前在黑板上列出,这几点提纲有助于宏观把握课堂内容,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 记附加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时会加入一些课本没有的话语,而这些都是对知识的总结,往往也是同学们容易忽视的地方,这些内容在以后做题中将发挥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 记例题

可以被老师作为例题来讲的题,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题型代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很有意义。记到笔记本上,课下再仔细研究,学会融会贯通。

§ 记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疑问,在课堂上也可能会有听不懂的地方,如果有疑问总是得过且过,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漏洞也会越来越多,成绩当然会难以提高。

有时不好意思占用课堂时间提问,这时,就应该把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防下课忘记。记下问题的好处还在于,自己主动解决的问题印象会更深刻,对老师的辅导理解更透彻。

本文由课成网校http://wx.kwk100.com编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