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平台

正高级教授、特级教师王克芳

进入高一,你们将面临十几门功课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地实现由初中到高中的过度,进行有效学习呢?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踏踏实实的认真学习。对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有什么捷径可走。但是不同的学科,又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会有所不同。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学习高中化学要采用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说明。

一、高中化学有如下特点

⒈概念多且抽象:高中化学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这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观念对待每一个问题。例如必修1的第一章要学习的:“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第二章的“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氧化剂和还原剂”等重要概念,这些知识历来被学生认为非常难学的知识。而它们也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始末的重点知识。这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所面临的第一次挑战.

⒉内容多进度快: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较初中显著增加,高一一年就要完成必修1、2的学习和复习,在教学中就必须开快车,抓进度。而且必修1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都很重要。另外必修1的化学方程式很多,相当的反应不再符合初中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开始,就学习Cl2与水、碱的反应等,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同学们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高一化学第一章有关“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内容,物质的量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高一化学的第二章讲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非常重要,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好该部分知识,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高一教材以氯、钠、铁、硫、氮等元素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并通过分析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二、学习高中化学要采用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听课”是最重要的!而要保证听课效果好,那就必须先预习。预习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例如,对氯气的学习。

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也是一样,不上无准备之课,即不上不预习的课。预习后可自行总结出:氯气的重要物理性质

第二步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带着问题听课(预习时发现);

(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条理;

(3)养成边听、边想、边写、边记(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若写和听不能兼得时,则要集中精力听懂,课下再完善笔记。课堂上记笔记的速度要快,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

(4 )踊跃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避免睡觉的好方法);

(5) 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例如试卷上的题目,难度不同,所做的标识不同)

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

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或者速度很慢,甚至有的同学边看笔记本边写作业。 究其原因还没有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 ,自我提高。少用点时间,几分钟即可。

(2)“后”作业:阅读教材或看笔记本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如何,由复习效果而定。

例如:过氧化钠与CO2、H2O的差量计算问题。

第四步是正确对待作业。

为什么要做作业呢?作业的主要功能是:(1)检查学习效果;(2)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提高思维能力;(4)为复习积累资料;

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分解题目;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独立完成作业;第四要学会检查,掌握对各学科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

无论学哪一门功课,课堂上老师讲的,笔记本上记的,课外阅读的……等等,大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地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

2. 计划、目标要明确

计划一定要有,有长计划,还必须有短安排。那么怎样做计划呢?(1)要结合自己的实际;(2)要有具体目标;(3)要注意任务的轻重缓急。防止每天都做,每天都不能完成的现象。抓落实要记账。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也要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时做了哪一学科还要记下。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正确、错误都记录在你的帐本上。在周末和假期里千万不能间断。把你的帐一天天积累起来,这就是你所走过的人生之路。如果大家都这样去做,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

3. 重视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和实验

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医药健康美丽离不开化学,而在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上,化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好化学,有利于我们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我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理论提供感性认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知识、化学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学们应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学习具体操作步骤,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实验时聚精会神、勤于动手、认真观察、善于动脑、练习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4.提高自学能力

在新课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这就需要同学们自觉加强自学的能力。第一,自学需要坚强的毅力为后盾。学习过程中第一遍看不懂时,就要想想看不懂的原因。若是由于以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就要复习回顾一下,再看第二遍,直到看懂为止,学习没有坚强毅力是不行的;第二,要边看书边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记的记。这样既能防止你走神又能强制你积极思维寻找重点难点,从而提高看书的效率;第三,要善于归纳总结,把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列出纲来,使记忆条理;第四,要善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主要是做题,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加深理解。我想我们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产生矛盾--再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5. 自我归纳总结

首先,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

最后特别强调:暑期里同学们可以借学长的化学课本(鲁科版必修1),按照上述学习方法,在开学之前有效预习必修1的第1、2两章的有关内容。

本文由课成网校http://wx.kwk100.com编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