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你家房价是多少?”、“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的?”等这样类似和“房”有关的问题,很多人反映是不是在做户口调查、财产调查等等。不过这次的调查偏偏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近日在深圳市龙岗区童梦可园幼儿园中(4)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就出现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学区房,难道孩子在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房子大小、房价、小区位置等因素有关吗?
此事经由新闻媒体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的热议。很多网友质疑:“这是描述我的小区,还是描述我家经济状况?”“是怕老师打错孩子吗?”甚至被“讥讽”为“幼儿园版房产实名登记联网”。
按照以往事件发展规律,园方自然也就此事向家长道歉,对社会公众也做出表示称并不存在外界猜测中的摸家底等情况,甚至辩称开展此次主题活动的目的在于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区、幼儿园等情况,而相关问题的设置帮助孩子能进一步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我实在理解不了填写自家户型、房价、小区等与贴近生活有多大关系。帮助孩子了解生活,贴近生活方法有很多,但房价肯定不是排在首位。
园方这样做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还是因“财”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园方在面对每一位孩子的时候,应该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该幼儿园的做法完全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做因“财”施教严重损害了教育教师形象,更无法让我们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不过让人困惑的是园方为了打消外界质疑,竟然说在每年新生入学前,申请入学的家长均需提供包括房产证复印件、户型图等房产证明。由此可见,做房产调查在该幼儿园已经是一项常规工作,家长填写房产信息是一项入学申请工作。值得一题,正是由于某位老师的“操作不当”,才让这么荒唐的教育现象曝光在公众面前。
有教无类,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很可惜,现在一些学校明目张胆要求家长或孩子填写家长职业、家庭收入、房产等信息。这种违背最基本教育理念的行为,大行其道,说明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已经麻木不仁,成为这些教育乱象的既得利益者。如之前在某重点学校公然安置“隔离墙”,这样奇葩教育乱象竟然出现在所谓文明社会的21世纪。
一些教育工作者若继续拿有色眼镜看学生,差别对待学生,把因材施教做成因“财”施教,那么所谓公平公正的教育就无从谈起,这也与教育应成为全体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权利背道而驰。
孩子的世界本应是纯真,善良美好的,若一些教育工作者把金钱观、利益观、虚荣观等不良思想过早代入孩子们的世界,那么这样的教育又能培养出什么样人才呢?
本文由课成网校http://wx.kwk100.com编辑发表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