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

有些孩子用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是,不见成绩有多大的提高,家长们也有疑问,孩子已经努力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一般。

今天,将告诉各位家长,其实,成绩与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关系,如果拥有了一下5个学习习惯,孩子的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一、预习

预习有两个目的:一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一节课,你不可能45分钟全部都做到聚精会神,但是因为提前学习过就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里。

当老师讲到痛点时,自然就不会错过,也更容易听的透彻。课堂利用效率就会高出很多。

相反,不预习,上课被动跟着老师走,下课则会付出成倍的时间代价,还费力不讨好。

二是,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当你能够如此高效学习时,就能获得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心理优势,从而获得自信,节节拔高。

所以,你要知道,虽然同在一间教室,同一时刻,老师从同一个点开始讲,但是,每一位同学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你如果具备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你就有了先发优势。

二、纠错

纠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二次犯错误时,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时不要光是纠正解答过程,更要反观。

自己是通过怎样的思考路径走上了这条错误之路的?比如对于“审题不清”,就必须慢下来捕捉到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

下次才可能够有效拦截此心理,那么这道错题才算纠正的比较彻底,否则“审题不清”的错误就会阴魂不散。

三、养成常识思维习惯

学生不能在做题时麻木。

什么是麻木?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思维过程是: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然后开始检索记忆库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

老师上课是怎么讲解这种题的,就是拿着记忆中的思路去套,结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来明显不靠谱的答案。

但是因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有问题,因此对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浑然不觉。

所以,做题的同时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性地反问:”这科学吗?符合实际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会用一个正常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

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促进我们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能撸,让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四、养成深度阅读习惯

上了中学一定要锻炼的一项技能就是”阅读能力“。

而是你能通过阅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此时,你不仅需要独立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和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

还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方式,改成”带着问题去经典中找答案“的阅读习惯。

会思考才是学生能在学习和考试中取得胜利的不二秘诀。

本文由课成网校http://wx.kwk100.com编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