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

考纲中要求我们对口高考的考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为B,当然熟练掌握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重点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下面小贝给大家整理关于一词多义的知识点及用法,还有书本上出现的重点词汇,希望能帮到大家。

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 。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 ,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 ,就是我们“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 ,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①本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②引申义。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深山”--道理很深(深刻、深奥);友谊很深(深厚,深刻);夜深人静(时间久);颜色太深(浓、重)

③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如:爪牙,比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乱扣帽子”(坏名义或罪名) 冻结资金(阻止流动或变动)

④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A:连锁式。

寒:冷--寒冷季节--缺乏冬衣而受冻--贫寒--恐惧、害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B:辐射式。

节:竹节--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

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篦击节碎

例1:“引”,

①会意字,由一弓一箭组成,本义是“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尽心上》

②“拉开弓”引申为“拉”, “左右或引相如去”

③“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 太祖纪》

⑤“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史记 田单列传》

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则”《北史 周武帝纪》

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⑨“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⑩“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例2: “一”

①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数目,自然数的开始。)

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

③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

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例3: [卒](zú)

1.名词

①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②古代军对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

③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

2.动词

①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②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3.副词

①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cù)同“猝”,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检测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①(答应)

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②(赞许、赞同)

③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③(表约数)

④曳屋许许声《口技》 ④(拟声词)

⑤吾头颅如许。 ⑤(这样)

⑥一生长恨奈何许。 ⑥(语气词)

本文由课成网校http://wx.kwk100.com编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