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切换:济南】

官方微信

班组培优:0531-8899 8209

1对1课程:0531-8899 8209

学校合作招生:4000 191 211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标签: 小学新闻

发稿人:@一只猫

阅读:3

评论

2017-10-06

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这话一点不假,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会在耳濡目染中模仿父母的互动模式:

如果父母为人和善,说话时让人如沐春风,那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是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

如果父母喜欢讲脏话粗话,那孩子长大了多半也会缺乏教养,出言不逊;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性格孤僻,容易自卑,甚至怀疑自己。

01

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她带初一,班上有个小男生,门门课成绩名列前茅不说,还打得一手好篮球,那孩子少言寡语,也并不是那种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任性调皮捉弄人的脾气,这样的孩子,本应该是炙手可热的小明星,可他人缘却奇差,同学们不喜欢他,就连其他的代课老师,提起这个孩子也常摇头叹气。

这男孩不说话时还算聪明讨喜,一开口却是生冷硬倔,分分钟就让人没法儿接。

想让同桌让一让的时候,他总是冷着脸让对方“起来”,平时同学聊天不小心冒出一两个口误,他也会严肃地去纠正和争辩,就连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错了一个语法,他都会毫不留情地质疑:“老师你昨天没备课吗?”常常弄得别人下不来台。

她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生活像是陷入了一个向下的螺旋,因为总是得罪人,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跟他说话,又因为他孤僻,而变得越来越无趣尖刻。

同班同学在不远处的篮球架下玩得热火朝天时,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一个角落里练习投篮;

他试图跟同桌搭话时,对方却装着没听见似的把脸转向一边;

就连某几个被他当众怼过的老师,也时常不给他好脸色看。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抽了个空就去小男生家里家访,对男孩的成绩予以极大肯定的同时,挑了几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委婉地提出,孩子如果可以更友善温和一些,会获得更好的成长。

话音还未落,男孩的父亲瞬间就收起了一脸笑容,将男孩连推带搡地从书房拉出来,劈头盖脸一顿骂:“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是不是?平时都跟老师同学怎么说话的,快,赶快给老师赔礼道歉。”

她连忙摆手解释,而他犹自喋喋不休地训斥着儿子,直到那孩子低头认错才罢休。

还没等她一口气舒完,夫妻俩一言不合就开始争执,一个埋怨老婆天天加班没时间教育孩子,一个指责老公太大男子主义,没给孩子好的言传身教。

她手足无措地看着夫妻俩吵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而就在那个尴尬得要命的瞬间,她看见那个男孩站在沙发旁边的样子。

没有怒火,没有不满,没有恐惧,甚至没有因为父母当着外人争吵而生出的一丝嫌弃或羞耻。

他就只是站在那儿,不看她,也不看自己的父母,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好像只是在耐心地等待这一场争吵的结束。

无动于衷,习以为常。

02

有个闺蜜跟我讲过自己毕业第一年的母亲节,给她妈妈买了一束花的事。

她那时才实习,一个月到手只有一千多块钱,过的捉襟见肘的,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吃了一周的泡面,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大束花兴冲冲的赶回家,一进门,却被她母亲劈头指责:

你倒是挣了多少钱啊?还买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玩意儿,本事没学到,花样儿倒学的不少,能不能节省着点,让我跟你爸少为你操点心。

她委屈的冲进自己的房间,闷在被子里大哭一场,越想越憋屈,正准备推开门对母亲嚷嚷“你既然这么不稀罕我就拿下楼扔了”的时候,却看到母亲正喜滋滋的捧着那束花,小心翼翼的插进家里最漂亮的花瓶,脸上带着她从未见过的满足笑意。

她不是不喜欢,也不是不感念女儿的心意,不过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而本能的诉诸于讽刺和抱怨。

闺蜜这样跟我感慨:

我不是缺那一声谢谢,也不是一定要她说喜欢,不过就是想把美好的东西拿来跟她分享,怎么就这么难?

可是她啊,她说着不介意,却再也没有送过花。

 

03

语言暴力,是一种比家庭暴力更可怕的东西,常常“杀人”于无形。有时候只言片语会中伤你最亲的人,并且可能是无法修补的伤痛。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翁格玛丽效应”。说的是一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鼓励她:你很美。

之后女孩便有了信心,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美”。

渐渐地,女孩真的越来越漂亮。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你们对孩子每说一句话,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塑造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泰国短片《豆芽》里,小女孩看到了菜市场有许多人在买豆芽,就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的回答是:“嗯,我们试试。”

最开始的尝试并不成功,豆芽都枯死了。于是母女俩找来了一本种豆芽的书,多次改进方法。每次小女孩有些灰心的时候,妈妈总会露出自信的面容,说“我们试试”。

最后真的奇迹般地种出了豆芽。

一句简单的“我们试试”,却有着不简单的力量。

想想最初小女孩要养豆芽,如果妈妈是这样的否定态度:

别闹了,家里哪还有地方种豆芽啊;

种豆芽干什么,我们又不会种,省省力气吧;

好好学你的习,成天琢磨这些没用的事。

那故事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小女孩的好奇心早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吧。

04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写道:

我们习惯于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学不会道谢,也不懂得道歉,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

而家庭关系又是一切人际交往的基石,一个人在家庭中养成的沟通模式和说话方式,会渗透进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有强大的外力来影响或改变,这样的习惯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鲁ICP备2023013442号 济南课外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课成课外课教育集团 电话:4000-191-211      技术支持:课成集团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321号